早教班,报还是不报? | 一条良心建议

 “早教有用吗?要不要报早教班?”

“早教班太多了,到底选什么样的?”

“孩子上早教班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,在教室里跑来跑去,怎么办啊?”

  看来,早教报班已经成为了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。今天小唯就来谈谈妈妈的纠结病——早教班。

 

一、早教班有用吗?

  “我从来不给孩子报班,现在学那么多有什么用,孩子那么小根本记不住。”

  “别的孩子都上早教班,我们也就一起上呗,有个伴儿一块玩儿。“

  “本来想让孩子轻松过童年,但时时刻刻都有推送、广告、晒娃来挑战我的内心。报还是不报?每天都在纠结。”

  “早教班当然得上!我给孩子报了美术、奥尔夫、英语、思维训练四个班,之后还打算报个游泳班。”

  妈妈们众说纷纭,各有道理。那么究竟早教班有没有意义呢?

  首先,家长们要区分一件事情:早教与早教班是两个概念。

  早教是指对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。0~6岁是一个人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,神经纤维和突触以惊人的速度增长。当神经元形成连接后,刺激对它们的存活很重要。因此,为刺激大脑发育,进行早期教育是有必要的。

  但是,早教的主要实施者是父母,早教班是不能完全替代父母的早教。

  早教班是指专业开展早期教育的机构。其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、广阔的探索空间、充分的同伴交流和专业领域的教师指导。因此,小唯认为,

 

  上早教班是有意义的!!!上早教班的主要意义是更有效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,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!

二、 家长的选择误区

  不少妈妈喜欢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与孩子进行对话,

“宝宝,今天学了什么单词?”

“今天教师教了颜色,黑色叫布莱克,白色是华特,红色是来得(音译)”

“不对,红色是Red,来跟我读一遍”

“来得”

“不对,你发音不标准,跟妈妈读一遍,Red”

“……妈妈我想吃冰淇淋。”

  有的家长认为上早教班就是要学到知识,当孩子知识输出(大声朗读单词,大声唱歌等)不够正确的时候,就喜欢去纠正。这样,上早教班变成了孩子的任务,而不是乐趣。

这样是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。

  从认知角度来看,0-2岁的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,2-6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。此时,儿童要通过动作操作和假装游戏来完整学习。因此,动态的、有声的画面更能刺激孩子学习,而对于抽象的单词、数字,他们往往很难记忆和理解。

  从人格发展阶段来看,6岁以前是儿童发展自主性与主动性的关键时期。如果此时家长经常批评孩子不能说出学习的结果,会扼制孩子的探索欲。

因此,小唯建议各位家长:

  降低对学习知识的期待,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兴趣。

所以,早教后妈妈们可以这样提问孩子:

“今天跟老师做了什么游戏?教妈妈一起玩儿吧。”

“在课上有发生什么开心的事吗?”

“这个单词读得不错!发音真好!”

 

  以情绪和活动过程为基础和孩子互动,给孩子成长空间,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自信和积极。而这种自信会支持孩子培养长久的学习动力。

 

三、家长选择早教班的依据

多样化可操作的物质材料

  家长考察早教班时,一定要试用早教班的各种玩教具。如果早教班的玩教具丰富多样,材质不同,并且可以操作,例如套盒、吸铁滚珠、手偶等等,孩子的探索空间就更大。

 

孩子专注活动

  选择早教班之前,家长一定要带孩子试课,认真观察孩子是否专注参与。当然,每个年龄段孩子的注意时间是不同的。

  3岁之前的儿童注意时间为5-10分钟,3-4岁儿童注意时间为10-15分钟,4-5岁儿童注意时间为15-20分钟,5-6岁儿童可延长至30分钟左右。

  如果孩子没能达到符合年龄段的时间,可以问问孩子是否对课程和教师的表现感兴趣,如果感兴趣就可以带孩子参加。

 

教师指导的专业性

  家长们要注意,不是教师能唱会跳就是专业。教师的专业主要在于:

  首先,积极的关注和回应孩子。

在课堂上,往往会发生突发小状况,例如,孩子站起来说:“老师,有车响。”专业的老师此时不会不理孩子或者让他安静,而是请小朋友们听听是什么车的声音,声音是什么样的,大家一起模仿一下,然后再慢慢把孩子引回课堂。

 

其次,使用丰富的教具。

 

  例如,让孩子了解蓝色和红色混合起来是什么颜色,如果老师只让孩子用颜料来混合,那么探索性是不够的。有的老师还会采用红蓝玻璃片叠加、红蓝橡皮泥的混合等方法,让孩子更充分的理解。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更好的。

 

孩子的兴趣、丰富的材料、优秀的教师都比虚无的理念更重要。